中房报·公司
A+
孙宏斌,闯过债务“生死关”!

中国房地产网

2025-11-06 20:28


中房报记者 许倩 北京报道

随着香港高等法院一纸裁定落定,融创中国掌门人孙宏斌,终于率领这家巨头闯过了最危险的债务雷区。

11月5日晚间,融创中国发布公告,其约96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已正式获得香港高等法院的批准。至此,其重组计划条件均已达成,融创成为本轮周期中首家完成境内外债务全部重组的大型房企。

据估算,本轮债务重组后,融创整体偿债压力预计下降近600亿元,未来每年可节约大量利息支出。

融创方面表示,此次重组方案的落地,将为公司经营恢复奠定重要基础。方案核心选项全额债转股,将上市公司发行或担保的债务彻底化解。

然而,这张来之不易的“上岸”通行证,并非没有代价。某业内人士称,通过债转股、展期等复杂安排,融创虽缓解了眼前的现金流压力,但未来的财务灵活性或将受到一定制约。

接下来,孙宏斌还将带领融创投身一场更为漫长、也更考验内功的“经营生存战”。真正的终局,尚未到来。

降债600亿元 历经两轮调整

融创的债务重组,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历经两轮深度调整。

2023年1月,融创中国完成160亿元境内债务展期;同年11月,又通过“债转股+发新票”完成90.48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

然而,受行业持续深度调整、市场恢复不及预期,以及中国信达(香港)提出清盘呈请等因素影响,融创再次面临巨大偿债压力。今年初,孙宏斌被迫启动第二轮、也是更为彻底的境外债重组。

新方案最大亮点在于“全额债权转股权”模式,将约95.5亿美元债务全部转化为股权。债权人将获得两类强制可转换债券:一类转股价为6.8港元/股,可在重组生效后6个月内转换;另一类转股价为3.85港元/股,转换窗口期为重组后18~30个月。对比当前融创约1.5港元/股的股价,这一转股价明显偏高。

为防止原股东股权被过度稀释,融创配套设计了“股权结构稳定计划”:向主要股东提供部分附带条件的受限股票。债权人每获分配的100美元本金的新强制可转换债券中,约有23美元债券将发行给主要股东或其指定方。这些受限股票在6年内仅有投票权等极其受限的权利,不能处置、抵押或转让。

该创新方案赢得了债权人高度支持。在10月14日的表决中,参与投票的1492名债权人中,1469人投出赞成票,支持率高达98.5%,对应债务规模支持率达94.5%,远超香港法律规定的75%门槛,满足了法院批准的核心要求。

从年初启动境外债重组、4月公布方案、6月迈过75%支持率门槛,到10月获98.5%债权人投票赞成,融创本轮境外债务重组共历时10个月。

随着11月5日香港高等法院批准该计划,融创的境外债务将基本“清零”,境内债第二次重组削债比例也超过50%,成为此轮房企债务化解中力度最大、也最为彻底的案例之一。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置评道,债务重组大大缓解了融创的债务压力,有助于修复资产负债表,恢复公司可持续经营。同时,该案例也为其他出险房企债务重组提供了借鉴参考,比如多元化选择方式和实际大规模削债。但融创仍面临经营业绩改善、“保交付”任务收官、销售与资产盘活等多项挑战。

下一步:经营生存之战

为什么融创能率先“上岸”?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得益于孙宏斌的个人信用与决断力、公司核心优质资产(如上海董家渡、北京泛海国际等优质项目)的硬实力,以及专业创新的金融方案(“全额债转股”配合“股权稳定计划”),在特定政策窗口期下形成共振,满足了市场对成功样本的迫切期待。

尽管债务危机暂告段落,但融创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在保交楼、恢复经营与股权结构变化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孙宏斌面临的新考验。

在6月30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上,孙宏斌为融创规划了未来发展路径:聚焦核心城市、打造品质项目。融创未来将聚焦北京、上海、西安、重庆等核心一二线城市,走品质化发展路线。

2025年1~9月,融创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17.6亿元,虽然同比下降12.87%,但每平方米销售均价同比上涨近1.14万元,达到约3.17万元/平方米,显示产品溢价能力有所提升。

特别是上海壹号院项目,开盘以来多次引发抢购热潮。今年8月23日,项目迎来第五批次开盘,66套房源1小时内售罄,销售金额达48亿元。这些房源均价19.80万元/平方米,最贵单价将近25.45万元/平方米。至此,上海壹号院年内累计总销售金额超220亿元,成为2025年全国首个销售额破百亿元的楼盘。

除开发业务外,融创于去年9月成立“而今资本”平台,切入房地产不良资产处置领域,试图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尽管债务重组成功,但融创财务压力依然不小。2025年半年报显示,融创中国收入199.9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128.1亿元,资产负债率仍高达94.73%。从“活下去”到“活得好”,融创仍需在保交付、改善盈利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

这场背水一战的阶段性胜利,为行业风险化解提供了重要样本,也预示着房企债务处理进入新阶段。


编辑:温红妹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孙宏斌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