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房报·装配式
A+
装配式建筑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2019-08-31 14:20

装配式建筑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中房报记者 李燕星 北京报道


中国装配式建筑正展现着新的机遇。


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建筑行业总产值达到21.4万亿元,占GDP比重26%,从业人员5000万人,建筑行业举足轻重,装配式建筑行业随之迎来高速发展时期,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指导意见,此后住建部发布“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2020年中国装配式建筑占到新建建筑面积15%以上,2018年1月住建部又发布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一系列政策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


反观目前行业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还面临着工程总承包能力不足、管理创新不够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8月29日,一场由中国房地产报、中国房地产网、中房智库联合主办的以“创变·突围”为主题的“2019第三届中国房地产装配式建筑高峰论坛”为装配式建筑指明了方向。


栗文忠:装配式建筑是新时代新建筑的最高标准

装配式建筑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我国经济已进入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历史转折时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急需打破传统的建造方式,建立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建造方式,而发展装配式建筑正是这样一场建造方式的变革。”中国房地产报社社长、社委会主任栗文忠表示。


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71号文),将发展装配式建筑提升到战略高度。住建部积极落实意见精神,出台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发布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等系列文件,认定了第一批30个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195个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国30多个主要省市出台了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力度空前。


3年来,从国家部委到各地方主管部门,从行业协会到研究机构,从房地产开发商到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围绕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在各自领域做了大量探索性工作,装配式建筑行业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据住建部统计数据,2015年全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为7260万平方米;2016年达到1.1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57%;2017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为1.52亿平方米;2018年建筑工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达到约1.9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67%。


今年年初,住建部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试点,在试点地区保障性住房、装配式住宅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中,明确一定比例的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栗文忠表示,“这一政策导向意味着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将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也将为相关企业带来重大机遇。”


叶浩文:装配式建筑的三个一体化建造方式

装配式建筑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一体化建造方式有别于传统的建造方式。”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浩文表示。


具体来看,传统的建造方式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的各环节不是以“建筑”为最终产品;建筑设计的各专业不系统、难以优化;设计、生产、施工不协同、严重脱节;技术、管理、市场不统一、各自为政。一体化建造方式是以“建筑” 为最终产品的系统思维,具有系统化、集约化的显著特征,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中主体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机电设备系统、装饰装修系统通过总体技术优化,多专业协同,按照一定的技术接口和协同原则组装而成的装配式建筑产品,称为“一体化建造方式”。


他表示,一体化建造方式核心体现为“三个一体化”,一是建筑、结构、机电、内装一体化;二是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三是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


其一,装配式建筑是由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它们各自既是一个完整独立存在的子系统,又共同构成更大的系统,而这个更大的系统就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四个子系统独立存在,又从属于大的建筑系统,每个子系统是装配式,整个大系统也是装配式。


其二,设计、生产、装配一体化是工业化生产的要求。通过标准化设计,实现工厂自动化、规模化加工制作;研发优化连接节点设计,利于现场简易化、高效化装配;研发梁柱节点局部预应力连接节点设计,利于现场简易化、高效化装配;研发组合节点设计技术,利于现场简易化、高效化装配;另外,还包括研发与构件设计相协同的高效装配技术,以及研发全过程、全产业信息化管理技术。


其三,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是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发展装配式建筑,技术与管理要高度集中和统一,需建立成熟完善的技术体系;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需建立与技术体系、管理模式相适应的市场机制;需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推行技术、管理、市场一体化,突破政府和行业积极、市场反应冷淡的发展瓶颈,推进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


王琋慧: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装配式建筑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在日本工作学习近20年的中国标准院设计建造一体化研发中心技术总监王琋慧,以日本内装工业化发展模式和案例来分析以怎样的路径在中国推广内装工业化。


王琋慧表示,“内装工业化就是 把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运用到内装工程中,内装工业化可以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降低物耗。”


对于推动内装工业化的原因,她认为一是需求推动、政策引导、创造需求。政府、客户、生产厂商、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物业单位等参与各方积极应对需求,在满足自发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这需要政府来引导;二是需要市场来推动,设计要前置,因为设计想不到,很多事情就做不到,这个设计前置是说对分工进行调整,一部分分工甚至变成工业设计。


要大力发展内装工业化,她认为:第一,共赢是基础;第二,数据是灵魂;第三,材料是根本;第四,技术是核心;第五,体系检测,要看市场认不认可,能不能代替传统。


王琋慧认为,成品住宅是发展内装工业化的有效途径,要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塑造高品质成品住宅;在设计上要契合需求,适应市场;在生产上,要产品灵活,生产高效;在施工上,工艺考究,工法适宜;在运输上,运输贴心、用户本位。


胡育科:“钢结构的春天”是干出来的

装配式建筑事业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

“钢结构住宅作为工业化建筑的‘老演员’,如何在引领装配式建筑发展上当好‘新主角’,根本在于提高质量、提升品质,充分体现钢结构住宅优势;钢结构住宅作为全新工业化建筑产品,必须从推广路径、设计、生产和部品配套产业链企业协同,从工程承包模式和管理体制上进行系统性创新。”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分会副会长胡育科表示。


根据当前钢结构住宅项目调研情况,胡育科从五个方面分享了他对钢结构住宅‘成熟技术、成套体系’系统性研究的建树。


第一,系统研究推广政策。2018年住建部对中央巡视组反馈报告中写到,“针对当前砂石混凝土等建材涨价以及海沙乱象治理,已委托相关单位开展推进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筑业现代化的可行性研究,梳理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成熟适用、安全可靠的装配式建筑体系加以推广。2018年年底召开全国建设工作会议提出十项重点工作,第八项重点工作里面第一句话就是“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确定了作为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地位。通过系统研究推广政策可以看到,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工作不是一时权宜之计,也不是短时期的一种尝试,而是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护的层面不得不做、必须做好的一件事情。


第二,系统研究成熟技术。这一点是装配式建筑显著特征,通过项目整体性、系统性集成设计建筑部件构件,采用可靠的连接技术,在现场装配施工以及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技术综合应用。


第三,系统研究产品体系。我们应该瞄准的是住宅质量、品质、性能的提升,特别对于钢结构住宅来说,应该专注成套产品技术的研发,根据钢结构住宅市场定位来定位客群。


第四,系统研究问题导向。开展钢结构住宅试点,决不是搞大跃进或一哄而上,而是专注研发和质量提升,坚持问题导向,存在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坚持持续优化、不断完善,解决市场和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同时加强钢结构住宅宣传,引导居住理念升级,展示钢结构住宅优势。


第五,系统研究市场需求。从钢结构住宅产品的市场需求来看,钢结构住宅有三种体系:一是低层轻钢住宅;二是多层、小高层钢结构住宅;三是高层钢结构住宅。无论采用什么结构体系、建筑材料,都必须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出性能优异和质量可靠的住宅产品。

编辑:本站编辑
标签:装配式建筑
0
0
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18-2020 CREBZFB 版权所有

京ICP备17051690号-1

京公安备:110105020392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767558

中国房地产报

房地产行业门户

打开APP
Close modal

TOP